2014年7月于广州
艳阳高照的盛夏,徐徐微风中夹杂着的都是热浪,唯有那点缀着团团轻柔的白云的圣洁的蓝天给人一份纯粹、淡雅和一片辽远。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忽然而已。惊觉大三已经过去,假若不读研的话,算上实习的那一年,静静地坐在课室里和认识的不认识的,和充满正能量的学霸一起奋战至凌晨的日子就只有两年了。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在这间小小的校园里,遇见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同学,确实是发现自己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是有很多不足、很幼稚的。
大学的期末,从大一的考试周渐渐变成后来的考试月,一个多月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的考试接踵而来,开始时认真的把每一个字都看,发现短短一两天看完要看完动辄上百万字的书,还要尽量多背其中的内容,实在太难了,后来就变成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能力不够强,你必须学会妥协。虽然考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牵强的把二者独立开来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着万万千千的鉴别点的:有些人的生活比考试容易得多,有些人生活比考试难得多,有些人两者都很容易,世界本就如此,没有所谓的公平不公平,有些人的公平与生俱来,有些人的公平需要奋力拼搏争取,有些人永远也得不到公平。对于考试,一般都能提前知道考试时间和科目的;而于生活,你不知道你在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对于考试,你能很明确的知道你该做什么去应对;而于生活,有些问题是你完全不知所措的,或者你知道你该做点什么但你没有条件去做的。对于考试,我们可以预知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于生活,我们不会知道…
这个学期从开学到期末发生了那么多不好的事情,我必须有所取舍。通过这些取舍,发现了原来我那么自私,我以课程太忙考试太多为名,把所有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我知道我亏欠你们的太多。很多时候我还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只是当你们事无大小都跟我商量,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觉得你们已经把我当成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了,只是经济都没有独立,又如何独当一面呢?
有时候我搞不清楚我的乐观是不是源于我的冷漠自私,我总是选择性的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不去想你们所处的境地,因为我觉得,我每天想着这些事又有什么用呢?于事无益反而损失更多是吧?是不是凡事都从最优化的原则去考虑,这个人就成长了? 理智了?还是冷漠了?
由于没有合适时间的列车,经常都是凌晨去火车站,翻看自己今年四月份写的一段文字:每次走在去往广州火车站的路上时,你真的可以很强烈的感受到这个繁华的城市是如此的冰冷。天桥上天桥下一个又一个的流浪汉正在呼呼大睡。火车站的广场上一位母亲在地上躺着睡着了,一个小婴儿也躺在地上躺着,把头埋在他妈妈的胸前,像是在吸奶。旁边还躺了一个稍大一点孩子头靠着他母亲的脚睡着了。整个广场横七竖八的躺着三教九流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理论上大部分应该都是社会低层的老百姓,为了省下住宿的钱而在这里睡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看到这种情形内心不会再泛起一丝波澜。
不再矫情是意味着成熟还是以为麻木与冷漠?
无论完满与否,大三结束了。
这三年里,感觉自己还是变了不少。可能是受老妈影响,以前总是很好胜,总是想方设法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总是不服输,渐渐发现这是一件特别愚蠢的事,那些事别人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而且很多事我们做的是主观题根本就没有严格标准来评判对错的。若果不是什么涉及原则的大事,何必要得理不饶人呢?把小小的脑袋用来装那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是一件极坏极坏的事情。 做一只刺猬,谁人敢近?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这一段文字,需要多少刻骨铭心的经历,需要何等的智慧方可洞察并用如此精辟的语言表达出来。芸芸众生,卓越的人就那么一些。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姑且不说家境经济等等,每个人的DNA就不一样。人为了得到什么需要付出同等的代价,初初在某动漫中看到这个所谓的等价交换原则时,觉得这是一个真理。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发现付出与收获之间绝非正比例关系,如果作个散点图出来,顶多只能说是正相关。而意识到个,并不是要你变得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相反,这是让我们面对现实时更加坦然,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许是我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如此之深,凡事随遇而安,以至于对待很多事情没有一股狠劲,不肯逼自己一把,如此性格,注定难成大器。
对于教育或者说一个人的成长,一直都充满疑惑。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不惑,究竟四十岁是否真的不惑了?从小被灌输的那些价值观,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土崩瓦解,不知道会不会某一天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小时候,家人常常跟我说: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不用你管!以至于自己中小学把太多时间花在学习上了,造成今天情商低下。一个小孩子,我觉得实在不该老是对他说: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你管!学习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怎能当做全部?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为人处事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懂得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遇到各种问题要怎么处理,怎么与人相处。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不是君子,自然难以做到温润如玉。温润如玉,这个词就给人一种很舒适和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任天际云卷云舒“的随意与优雅。在与人相处方面,大概是说与能相处,能很坦然,没有压力,给人一种充满阳光的感觉,给人带去正能量。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今年的伤医事件特别多,作为一名医学生,要是在以前每看到一则关于伤医的新闻肯定不假思索的转发和吐槽了,可是这种消息隔三差五就有,似乎早已司空见惯;再者转来转去还不是这个圈子的人在转?谴责来谴责去还不是我们这个圈子的人在谴责?看看评论,在拍手叫好的人占大多数,刚开始时愤怒到不得了,渐渐的就变成呵呵了。说实话,假如没有学医,我也会吐槽医院各种黑。因为不理解。或许当你真正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你会发现每一个行业都不容易;当你深入了解一个人,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
为什么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呢?笼统的说一句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暂且抛开那些官腔,从一个平民的狭窄的角度来看。
如果把天朝的国民分成上下两个阶级的话。上层的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很多情况下,无论医生是否有错,他们要医院赔医院就得赔,要医院道歉医院就得道歉,这个是中国特色,一时半刻是难以改变的了。
而下层人民即没有关系没有钱(想想其实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没有钱又怎么会有关系呢?有了关系,自然就会有钱了)的老百姓发出来的声音基本是没有人听得见的,这个绝对是真的,某些有关部门习惯了踢皮球,习惯了拖延然后不了了之。下层人民的呼声要想被听见被重视就只好闹事,要不就去跳跳桥什么的,要不就打砸杀人;他们这样一干,影响社会稳定了,影响某些人的仕途了,某些人立马高度重视了,然后那些闹事的人如果还侥幸活着的话,就会得到比较好的安置了。然后另外一些不太老实的人也跟着这么干了,他们发现这么干自己的不合理诉求居然也会得到满足,剩下一些老实胆小的百姓就只有充分发挥阿Q精神自我安慰了。这种只有把事情搞大了才能被重视的观念就逐渐深入人心了。所以医闹这个职业就应运而生了。所以稍有不满,就有人要对医生喊打喊杀了。想想要是我们的职能部门充分听取重视民意,有相关机制督促职能部门为人民解决问题,让人民的问题通过合法途径能有效快速的解决的话,有谁去愿意去自杀去闹事?当然不排除那么一些极端分子。
认为医者父母心,觉得医生很伟大很无私,那种思想大概只存在小学生的脑海中了。作为一名医学生,尽管还没正式去临床,可是在寒暑假的见习中,从各位给我们上课的教授的言谈中,可能对医生这种职业也有一定的了解吧。再者,我们身边的人日后应该也是有很多会成为医生的,我绝对不敢说所有或者大部分医生都是很伟大很无私的,相反我觉得伟大无私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也绝不相信有哪个医生会成心刁难患者,或者有哪个医生不希望把自己的病人治好的,在疗效这个问题上,医生与患者的目标绝对是一致的。人是很复杂的,而医学本身就是充满缺陷的,医学所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很局限的,此时,矛盾就出现了。
似乎白衣天使这个美丽的词汇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不过我也不会认为穿着白大褂的都是天使,其实穿着白大褂的除了个别天使、个别魔鬼之外绝大分都是人,普通人而已;是人的话她就首先会具有人的基本特性。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不该以圣人的要求来要求医生;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医生也就不要觉得自己有多高尚,很多医生也只是把这当成一种职业而已。
在这个节奏如此快的时代里,似乎看一篇稍长一点的文章都不愿意,我们更愿意去看各种有趣的微博。要写点什么就更难了,都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的写一篇日记了,忙碌的时候,总觉得有很多心情想要记录下来,真正有时间坐在电脑前时,却发现那种强烈的想法已经褪色了很多,正如某文所言,错过了那一刻,就真的不会再出现了。似乎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对自己说,不要敷衍,于每一件事每一个人!